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归田园,看别样风景 济南乡村旅游蓄势赋能待勃发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2021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加速恢复,成为旅游业恢复性增长最突出的领域。已经启幕的2022年,厚积薄发的济南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美景天成——做好“生态+”大文章

石匣村建于明末清初、如今又复建修葺的古老戏台。(崔健摄)

冬日的灿烂阳光下,车渐渐驶入大山深处,道路蜿蜒曲折,两侧危崖兀立,道路旁的山谷还被冰雪覆盖着,别有一番新奇景象。行至一处山坳间,眼前豁然开朗,一栋古戏台拔地而起,至此便进入了章丘石匣村。

石匣村依山势而建,中间有一条3米宽的小溪,四季流水潺潺,溪水清澈见底。民居就依小溪两侧分布在狭长的山谷中。村党支部书记景华介绍,沿小溪逆流而上,可见凉水泉、圣水泉、神仙泉、凤凰泉等36处泉眼。其中以凉水泉最负盛名,它是嬴汶河的主要源头,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常年喷涌、四季不竭,水量居石匣村诸泉之首。“滴水泉”泉水从悬崖石缝中渗出,每至夏日,犹如水帘;每至冬寒,又成冰瀑。

沿小溪行走,每隔不远便有一座石桥。景华说,石匣村除了泉水众多,还有个特点就是石桥多。全村共有24座石桥,多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别处不多见。

主打“生态+”的章丘石匣村。 (崔健摄)

“生态环境和文化底蕴是村子发展的前提和优势。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把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转变为发展优势。”景华告诉记者,石匣村不仅风景秀丽,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章丘梆子的发源地。相传明末清初由山西“秦腔”艺人传入,历经300多年传唱至今。

“为了丰富体验感,今年我们还特意将村头的豆腐坊提升改造,春节期间便可投入使用了。”景华表示,泉水,是石匣村最天然的资源,村民们也在利用泉水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其中,泉水豆腐就是村子的一大特色。

景华表示,现在,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全村吃上了“旅游饭”,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游客在这里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石匣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环境舒适、文明富裕的新型农村,2021年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像石匣村这样主打纯朴自然景色的“原生态”村落,济南周边还有很多。

近几年,市文旅局积极扶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推出了一批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突出打造差异化特色,满足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先后扶持建设了长清区马套村、商河县袁窦村、平阴县北市村、章丘区石匣村、莱芜区卧云铺村等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2021年,槐荫区席家庄村、市中区石崮沟村等44个村庄入选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山区自然风景优美,都可以按照风景区的标准打造,同时再深挖特色资源,将最美的乡村景色带到更多人眼前。

文化落地——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美丽动能

商河县孟庄铺村美如画。(商河文旅局供图)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以前的商河县贾庄镇孟庄铺村,交通不便,是有名的贫困村。如今,大街小巷都已经硬化成沥青路,临河建起公园和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休闲广场……以前脏乱差的小村庄,一跃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的样板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行走在孟庄铺村的街头巷尾,《孟子》语录随处可见,每家每户都张贴着家风家训,标语和文化墙分布在村里的角角落落。据介绍,孟庄铺村的村民是孟子第五十九代孙的后人,有着丰富的孟子文化底蕴,孟庄铺村用这种彰显文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让村民与后代都恪守祖训,善养浩然正气,延续与继承传统文化。

孟子书院成为乡村旅游新地标。 (商河文旅局供图)

2020年9月,充满儒家文化气息的孟子书院正式开院。书院中设置亚圣殿、启圣殿、五代祠、展陈室、习儒馆等多种功能室,方便进行各种儒家的礼祀和不同的教育活动。

商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刚强告诉记者,建设孟子书院,本来是想让村里的孩子多接受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开院以来格外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成为村子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孟庄铺村中还有一个十分典型且有名的建筑——长征精神展览馆,每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红色文化。

为了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孟庄铺村专门打造了葡萄采摘园,在园内种植了多种葡萄。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便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让游客亲身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

刚强表示,如今孟庄铺村逐渐成为文旅乡村新地标,凸显当地特色文化,是当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接下来,孟庄铺村将持续打造修建更多乡村旅游点,让到来的旅客拥有更好的体验、更多的游玩选择,也让文化振兴变得更有活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2021年,市文旅局先后邀请省文旅厅、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乡村旅游专家、学者10余人次到平阴县北市村、莱芜区王老村等地开展乡村旅游专项调研20余次,指导各区县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农业生产、手工技艺、体育运动、生态环境等各类资源优势,以文化为核心,开发打造“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文旅融合之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本身就是一个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应继续突出地域、文化、产业特色,深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提档升级——“面子”好看“里子”更重要

每年春天,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席家庄村的百亩油菜花田便开启了“美颜”模式,迎接一批又一批游客。

2018年,席家庄村决定将140亩麦田改种为油菜花,创造出一片网红“打卡地”,“油菜花”也成了席家庄村的“金名片”。

村间小路全部用村“两委”成员的名字来命名,谁的路,谁负责,并让村民监督,干部的“脸面”和街巷的“颜面”绑在一起,“路”净了,“脸”上才有光。同时,村民还自发地清理自家门前的卫生,以往的“三大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青草。与此同时,垃圾分类也成了村里的新时尚。

此外,村头还建了大型停车场,既规范了村民停车,也方便了游客。

今天的席家庄村,一排排屋舍青石红瓦,农家院落特色鲜明,道路干净整洁。未来,席家庄村还计划与周边4个村连片发展,整合农业资源、生态环境、民居建筑等要素,突出水稻、油菜花观光,打造民宿经济,形成“游、吃、住”一体的产业链。

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既满足民生需求,更带动了旅游产业。近年来,市文旅局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推动解决好乡村旅游中存在的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2021年,市文旅局列支专项经费650万元,用于扶持莱芜区雪野雕栏山片区、槐荫区赛石席家庄片区等2个乡村旅游集聚区以及平阴县北市村等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强势崛起——民宿成乡村旅游明星业态

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崔健摄)

过去旅游是观光式的景区打卡,现在旅游多是体验不同的休闲时光,住乡村民宿无疑就成为了链接当地风土人情最好的载体。

位于章丘垛庄镇西南部的四角城村,随着“80后”白文涛的到来,从最初留不下人的零散农家乐,蝶变成现如今“看全世界最美星空”的特色民宿。

2017年“若谷山居”民宿开门营业,一跃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民宿,每逢节假日,120间客房时常爆满。

在发展经营的同时,若谷山居还心系百姓,对口帮扶八个村集体,为当地村里修缮道路,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农产品,为村里打井解决老百姓吃水难题,连续七年为村里老年人发放春节福利。解决周边村民劳动力100余人,带动了周边的旅游民宿产业发展。2021年,若谷山居在全国民宿产业博览会上获得全国最有文化特色必睡民宿奖项。

民宿业的红火,给疫情冲击下的文旅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尤其是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以来,民宿小规模集聚、体验性强的特点,满足了市民游客的防疫性出游需求,实现了逆市上扬。每逢节假日,部分高端民宿入住率达到了95%以上,成为疫情影响下实现正增长的“明星”文旅产品业态。

民宿业的发展,增加了乡村集体收入,夯实了乡村基层组织,确保了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先后有柏树崖、黄鹿泉、拔槊泉等12个旅游扶贫村,通过发展民宿业,带动370户贫困户、1200口人实现精准脱贫,带动5000余人实现增收。

截至目前,全市共为82家民宿授牌“泉城人家”民宿,评出“泉城人家”精品民宿449个、客房1297间。对评定的“泉城人家”星级精品民宿、民宿集聚片区和创意设计实施了扶持奖励,共发放民宿专项资金3173万元,有效壮大了市场规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爆了市场对民宿业的投资热情,社会资金迅速聚焦,提升了市场对民宿业乃至整个文旅业的信心和热情。

“各项制度的出台,促进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打造发展,盘活了乡村的旅游资源,整合更多的乡村综合资源向外推介,也为丰富的民间资本开拓了新的投资空间,形成了区域产业融合、服务品质提升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围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等内容,将民宿业与旅游景区、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养生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将全市景区、景点、民宿连点成线、连线成面。

资源整合——融合三产连通城乡记住“乡愁”

“北有温泉南有山,西有湿地东有泉”。这是对济南乡村旅游特色的最简单概述。近年来,济南不断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围绕推进产业资源加速转化,市文旅局指导区县借助农耕文化推出踏青赏花文化旅游节、西瓜文化旅游节、柿子采摘文化旅游节;借助民俗文化推出秧歌文化旅游节、三德范扮玩等旅游节庆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增强游客参与性、体验感。仅2021年一季度,各区县推出的杏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等就达20余项。

其中,商河县第六届踏青赏花文化旅游节,重点推出了文艺展演、踏青赏花、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展销、亲子游乐、特色美食六大主题活动,活动数量历届最多,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品质持续提升。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成为继花博会、农博会之后,促进旅游市场恢复的又一品牌节事活动。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助推了“三农”经济的发展,餐饮、住宿、观光农业、休闲养生等产业不断丰富,拓展了各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发展的渠道,提升了创富积极性,带动了乡村居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对原有民房改造提升,打造民宿,盘活了乡村闲置住房,乡村建筑得到保护和复兴;与民宿业相匹配的生态环保产业得到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回乡返乡创业,激活了乡村的创新活力;融合了山东快书、山东琴书、阿胶、鼓子秧歌等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乡村旅游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济南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同时抓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既做大“面”,又做精“点”。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布局,进一步打造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种乡村寻常可见的景致,对现代人来说也成为一种向往和渴望。不如放松身心,到乡村、归田园,访自然、踏郊野,寻觅别样悠闲,看见另一种泉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