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时政 > 正文
特写:一抹“红”守望震区 牧民家炊烟再起——青海省门源县皇城蒙古族乡震后见闻

新华社西宁1月9日电 题:特写:一抹“红”守望震区 牧民家炊烟再起——青海省门源县皇城蒙古族乡震后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宁、李琳海、柳泽兴

茫茫草原,白云悠悠,一抹“红”缓缓行进在泛黄的草场上,格外醒目。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村党支部书记万玛才让(右一)在村民家中排查住房安全隐患。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9日一早,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穿着印有“党员先锋队”字样的红马甲,马营村党支部书记万玛才让来到村民差毛家排查住房安全隐患。

提起地震,差毛一家心有余悸,“地震发生的时候,房子的木梁一直在摇,响声很大。”差毛说,家里养着200只羊、30头牛,虽然地震给家里造成了一些损失,但目前牲畜能正常饲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8日凌晨1时45分,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皇城蒙古族乡是距离震中最近的乡镇,这里居住着近2000名牧民群众。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门源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村民家中检查电路。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大家再仔细检查一下房子,看哪里还有裂缝和隐患。”万玛才让一边说着,一边将差毛家房屋的情况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你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告诉我,党和政府一定尽全力解决。大家团结一心,相信灾难很快就会过去。”

在差毛家外面,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门源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李文科穿戴好脚扣,迅速地爬上了电线杆,仔细检查配电箱里导线连接情况。“对抗震救灾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来说,照明、取暖都要电,电路可不能出一点问题。”李文科告诉记者。

9日中午时分,阳光均匀地洒在草场上,循着远处的炊烟,记者来到马营村牧民甫沙保家。他们一家5口人在围着火炉吃饭,炉火烧得正旺,奶茶香味阵阵。屋外的草场上,他家的300多只羊正低头进食,静谧的草原美景容易让人忘却一天前这里刚发生过地震。

“地震把家里的房子震裂了,不敢回去住,幸好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帐篷,要不我们昨晚就挨冻了。”甫沙保说,因地震后家中房屋出现裂缝,当地党委、政府8日为他们家搭建了临时救灾帐篷,还送来了电褥子、煤炭等保暖物资。

1月9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马营村,牧民甫沙保在准备牧草喂羊。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坐在温暖的帐篷里,甫沙保的儿子索南多杰正吸溜吸溜地吃着面条,不时地和一旁的父亲说起学校的趣事。在门源县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他,地震前两天刚放寒假回家。“地震时摇晃得很厉害,心里挺慌乱的,但和家人在一起也就不害怕了。”

“馍馍好了,快吃饭。”在皇城乡西滩村,刚往炉子里添完牛粪的多杰才仁洗了洗手,招呼10岁的儿子吃饭。饭桌上,摆放着一碗黄澄澄的馍馍和一盘冒着热气的炒菜,羊肉、土豆、白菜、粉条一应俱全。

“丈夫一大早就和村干部去村民家排查隐患了。中午就我和儿子两个人,简单烧个菜就行。”多杰才仁给儿子夹了一块羊肉说,“晚上等丈夫回来,我们再包饺子吃,也让他吃顿热乎饭。”

天色渐暗,草场上亮起点点灯光,牧民驱赶着牛羊回到圈中,袅袅炊烟从房屋、帐篷中升起,而这些穿着“红马甲”的工作者仍奔赴在震区一线,留下最亮丽的一抹“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