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体育 > 正文
少年冰球梦 助燃冬奥情(走向冬奥·大众冰雪故事)

冬日周末,北京星宏奥冰上运动发展中心冰球馆,标准尺寸的场地被一分为二,同时上演两场比赛。场上的主角是一群身高一米出头的冰球小将,面容稚嫩,动作却有板有眼。

这是第十四届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以下简称俱乐部联赛)低年龄组比赛的常见景象。本届比赛首次在6—8岁的3个年龄组全部采用小场地比赛的形式,并使用小球门和轻量化冰球,从而与国际青少年冰球培养模式进一步接轨。在一点一滴的改进中,这项赛事已经成为北京冰球少年驰骋冰面的梦想舞台。

办赛事,厚植运动土壤

俱乐部联赛创立之初,只有4支球队、60多名球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青少年冰球赛事。本届比赛共有26家冰球俱乐部参与,年龄跨度为6—18岁,参赛队伍256支、小球员近3600人。

北京冰球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隺介绍,目前在协会注册的冰球运动员达到了4000人,“保守估计,在北京长期参与冰球运动的人数在8000人以上”。

经过多年深耕,俱乐部联赛已成为重要的冰球人才培养渠道,为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队及各级国家队输送了大量人才。近4年的全国青少年(中小学生)U系列冰球锦标赛中,北京队共取得12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北京队包揽了男子组别的全部3枚金牌,女子两组别分获1金1银。

邢隺回忆,自己最感动的一幕出现在2020年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的决赛现场,北京队第一次战胜东北地区的球队,获得金牌。“北京冰球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能最终拿到冠军,我看着这批队员经过联赛的历练,从小孩成长为优秀运动员,只有一路陪伴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容易。”邢隺说。2021年,北京队又在这项赛事中成功卫冕,证明好成绩并非偶然,也表明拥有强大的后备力量和完整的联赛作为支撑,项目取得突破终会水到渠成。

迎冬奥,助推参与热情

12岁的郭正旸参加了6届俱乐部联赛,本赛季代表小狼国际冰球俱乐部征战赛场。他第一次走上冰场,正是在2015年申冬奥成功之后。父亲郭炜回忆:“孩子刚练冰球时,北京冰场都没几处,现在真是太多了,感觉通过冬奥会,整个城市的冰雪氛围都起来了。”

申冬奥成功之后,冰球项目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冰球进校园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社会资源携手共建冰球校队。2021赛季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吸引了近130支队伍参加。

如今,北京青少年冰球赛事已经贯穿四季,秋冬季节组织俱乐部联赛,春夏时节举办校际联赛。通过赛事平台,把全市的冰球资源聚合起来并形成了凝聚力。组织者也在不断提升赛事品质,从过去的以年龄段分组,到如今的同年龄段分为竞技组和选拔组,兼顾专业和业余两个层级的选手。邢隺表示:“现在选拔组还分为两个组别,这种精细化分组也能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北京青少年冰球赛事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打造了一个赛事模板,对调动社会各界关注冰雪运动发展、提高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谋创新,夯实发展基础

通过办赛,北京努力把冰球文化融入青少年成长,也为北京冰球运动在北京冬奥会赛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邢隺说:“冰球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青睐,一方面表明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这种新兴项目;另一方面,冰球项目很有黏性,根据我们的了解,很少有孩子在接触冰球之后因为不喜欢而中途放弃。”

不过,一些冰球少年的家长也反映,现在低年龄段打球的孩子比较多,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课业负担加重,一些孩子不得不做出取舍。同时,职业联赛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小球员的出路也存在问题。邢隺表示,协会也在考虑组建更高年龄段的赛事,在职业联赛方向做出积极尝试,“北京冬奥会是一个契机,希望借助这次机会,推进冰球职业化的发展”。

从第十二届起,俱乐部联赛增设U18(18岁以下)年龄组比赛,这相当于给了高中学子一张重返赛场的“入场券”,也有助于打通从高中到大学的冰球人才上升通道。邢隺说:“增设U18年龄组也是希望通过赛事引领,让冰球少年的梦想得以延续。”对此,很多学生家长表示欢迎。

从第八届开始,俱乐部联赛开始邀请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份的球队参赛,从而带动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的青少年冰球运动的互动发展。2021年,北京冰球公开赛和北京冰球大奖赛相继推出,同样面向外省份球队开放。邢隺表示:“北京青少年冰球赛事起步早,这种运作模式完全可以推广复制,只要冰球青训形成规模并达到一定竞技水平,有政府和协会的力量加以引导,很多地方可以做到。”

如今,上海、成都等地都开始组织青少年冰球联赛——越来越多身边的冰球赛事,将悄然改变中国冰球的生态与样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