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第二天,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冬奥题材重点剧目《冰雪之名》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同步播出。该剧以“中国和冬奥的四十年”为主题,通过讲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家三代人与冰雪运动的情缘,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冬奥精神,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
该剧总编剧梁振华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冰雪之名》不仅能让更多观众对冰雪运动产生兴趣,推动全民健身;同时,也可增强大家与冰雪运动的命运感连接,书写自强不息、不断挑战的人生。
从冰雪运动,展现中国四十余年发展
2020年9月,梁振华接到2022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文化活动服务赞助商文投控股的邀请,以冬奥为题创作一部影视作品。冬奥,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同样代表着中国追求奥林匹克精神的铿锵步履,见证了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缩影。
因此,梁振华给自己提出了创作要求。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梁振华看来,冰雪运动与自然之间的关联,远比其他运动更加紧密,大部分项目都需借助非常具象的物理和自然条件才能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冬奥竞技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因此,梁振华将《冰雪之名》的故事带回到中国的东北黑土地上。在这片与冰雪最为贴近的自然环境中,曾孕育杨扬、王濛、武大靖、苏翊鸣、任子威等诸多冰雪项目名将。
其次,是冬奥与中国的命运共振。如今的中国,已不是二三十年前,迫切地需要通过金牌来证明国力,证明中华民族体魄的年代了。2022北京冬奥会想要展现的,更多是中华民族包容豁达的态度,以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尽显“大国风范”。于是《冰雪之名》分为《冰雪情缘》《冬奥梦想》两个篇章,涵盖了三代人的故事。上篇聚焦于上世纪80、90年代,主角是一对年轻人,成为冰上双人滑选手。他们在冰上盘旋、拥抱、自由飞扬,完成了一段有成功也有感伤的青春圆舞曲。
下篇来到了2018年,第三代年轻人努力完成上一代没有实现的冬奥梦想。梁振华表示,三代人对竞技的态度,对冰雪的态度,都与时代发展相呼应;三代人在冰雪运动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出家乡,迈向都市,拥抱现代,也让冰雪成为中国发展的载体之一。
“冰雪运动的发展轨迹,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似乎是吻合的:一步步告别封闭,走上开化,走向现代化和国际都市。所以《冰雪之名》其实是以冬奥作为‘精神背景’,以竞技作为情节线索,但更多想让观众看到社会、时代、国家的变化。”梁振华表示。
梁振华创作伊始给自己提的要求是:不让“竞技”成为冬奥题材剧集的窠臼,不局限于争强好胜、勇夺金牌、为国家获得荣誉,而是将冰雪运动上升至体育衍生的全民健身文化上,强调体育对人类生命力的延展,并展现时代的深度与厚度。
选择刻画短道速滑、双人花样滑冰运动
纵观冬奥类影视作品,冰上运动是绝对主角,其中曾在中国有三十余年发展底蕴的短道速滑项目,备受观众喜爱。据悉,过往冬奥会中中国队摘得的13枚冬奥金牌,有10枚都来自于短道速滑项目。截至2月9日,在正在举行的2022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也已在短道速滑项目上收获两金一银。
《冰雪之名》同样刻画了短道速滑,以及另一个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冰上双人花样滑冰。梁振华认为,这两个项目中国观众更为熟知,且具备更为明显的竞争关系与评判标准,这降低了人物关系的塑造难度。“相较之下,雪上项目对普通观众比较陌生,在故事中,围绕雪上表演项目展开戏剧叙事的空间也比较小。”但《冰雪之名》同样也突破性地展现了跳台滑雪项目。该项目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2022年也已获得多项冬奥会赛事的参赛资格,拥有诸多年轻血液,是未来的潜力项目之一。“‘冰’和‘雪’在我们的戏里,不仅是运动,也是自然精灵的化身,所以缺一不可。”
选定了项目之后,梁振华曾与主创团队辗转北京、长春、吉林、哈尔滨、黑河等多个与冰雪结缘的城市,花费了三个月左右考察并采访了众多我国第一代冬奥运动员、世界冠军,以及国家队教练、在役运动员等,并将他们的真实故事转化为戏剧元素。
但《冰雪之名》并未局限于塑造运动员,观众在剧中还可以看到冬奥会筹备、场馆修建、首钢搬迁等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故事,以及奥组委成员、冬奥志愿者等诸多为北京冬奥会努力的幕后英雄的身影。比如,剧中严阳的叔叔严森林,积极从事冬奥体育场馆改造工程;前速滑选手唐剑,退役后投身到了冰雪运动产业并且创办了冰鞋厂。“冬奥的主角不仅是运动员,而是一个生态。这些人物群像会让整个故事丰富起来,这也是同类作品中比较少见的。”
《冬奥梦想》的主人公严阳,是从做女队员的陪练一路奋进到正式队员。据悉,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在2010年入选国家队后,便是从女队陪练做起,而后成为正式队员并夺得奥运冠军。“本身男运动员作为女队陪练,戏剧性就很强,同时也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就很符合我们戏剧的需要。”梁振华说。
将竞技与生活相平衡 将冰雪与命运相连接
在走访冬奥运动员期间,梁振华最深刻的感受是“真实”。这些运动员“砥砺奋进、永不言弃的奥运精神太值得我们敬佩了。但如果我们写一个竞技题材,都在谈赛场、谈输赢,那势必变得很单薄。”在梁振华看来,精彩的竞技瞬间在真正的赛场中,观众已经感受得太多,且远比戏剧更为震撼。因此吸引人的,还是走上赛场前的故事。比如,叶乔波是如何为中国实现冬奥运会奖牌“零”突破的?申雪、赵宏博是如何成为组合并赢得冠军的?
这也是为何《冰雪之名》中塑造了“双人滑组合”严振华与李冰河因花滑结缘、相恋,两人共同努力相约冬奥赛场,却经历家庭阻挠等波折,最终分道扬镳,严振华独自转向短道速滑继续奋斗。“竞技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塑造一名运动员,只有运动,而生活、情感全部割弃掉,忽略了他们对幸福的诉求,那和世界当下对中华文明发展的理解也并不吻合。”
但梁振华表示,《冰雪之名》不会打着竞技和冬奥的幌子拍成谈情说爱的偶像剧,“冬奥题材不能悬浮。这些运动员都是年轻人,在青春风华的时代,自然有爱情的表达,尤其围绕双人滑这样的项目,书写爱情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也浓墨重彩写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爱国之情。《冰雪之名》会尽力多角度还原冰雪竞技生态,而不是只包装冰雪外衣而已。”
梁振华说,这些拼力一搏为祖国而战,有诸多荣誉、金牌加身的运动员,从不认为自己的经历有多传奇,反而,大部分人不太愿意去讲述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运动员的生活是很枯燥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艰苦训练,一次次突破自我,在机械性的重复中产生最直接的超越自我的力量。
采写/记者 张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